毫针疗法针刺前的准备
毫针疗法又名毫针刺法,是泛指毫针的持针法、进针法、行针法、补泻法、留针法及出针法等完整的针刺方法。毫针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针具,各科的常见病症均可采用毫针治疗。毫针疗法是针灸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。
1.针具的选择
目前临床多选用不锈钢所制的毫针,因不锈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,针体挺直滑利,能耐高热、防锈,不易被化学物品等腐蚀。金质、银质的针,弹性较差,价格昂贵,故较少应用。
详解血瘀体质:血瘀体质的表现症状,自测题,怎么调理,食疗药膳
毫针的构成,分为针尖、针身、针根、针柄和针尾5个部分。其规格主要以针身的直径和长短而区分。一般临床以粗细为28-30号和长度为1-3寸的毫针最常用。为了保证治疗效果,防止意外发生,针刺前应对毫针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。质优的毫针,针尖端正不偏,光洁度高,尖中带圆,圆而不钝,形如松针;针身挺直而光滑、坚韧、富有弹性;针根处无剥蚀伤痕;针柄缠绕牢固,不松脱,便于捏持施术。若针身缺损、伤痕明显则剔出不用。
在临床上还应根据病人的性别、年龄的长幼、形体的肥瘦、体质的强弱、病情的虚实、病变部位的表里深浅和所取瑜穴所在的具体部位,选择长短、粗细适宜的针具。如男性,体壮、形肥,_且病变部位较深者,可选稍粗稍长的毫针;若女性,体弱、形瘦,而病变部位较浅者,就应选用较短、较细的针具。至于根据喻穴的具体所在部位进行选针时,一般是皮薄肉少之处和针刺较浅的瑜穴,选针宜短而针身宜细;皮厚肉多而针刺宜深的喻穴宜选用针身稍长、稍粗的毫针。临床上选针常以将针刺入腧穴应至之深度,而针身还应露在皮肤上稍许为宜。如应刺入0.5寸,可选用1.0寸的针,应刺入1.0寸时,可选1. 5-2. 0寸的针。
2.体位的选择
详解气虚体质:气虚体质的表现症状,自测题,怎么调理,食疗药膳
针刺时患者体位的选择是否适当,对榆穴的正确定位,针刺的施术操作,持久的留针以及防止晕针、滞针、弯针甚至折针等,都有很大的影响,如病重体弱或精神紧张的病人,采用坐位,易使病人感到疲劳,往往易于发生晕针。又如体位选择不当,在针刺施术时或在留针过程中,病人常因移动体位而造成弯针、滞针甚至发生折针事故。因此,根据处方选取瑜穴的所在部位,选择适当的体位,既有利于喻穴的正确定位,又便于针灸的施术操作和较长时间的留针而不致疲劳为原则,临床上针刺时常用的体位,主要有以下几种。
毫针疗法
①仰卧位 适宜于取头、面、胸、腹部输穴,和上、下肢部分喻穴。
②侧卧位 适宜于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脑穴和上、下肢的部分喻穴。
③伏卧位 适宜于取头、项、脊背、腰R部瑜穴,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瑜穴。
④仰靠坐位 适宜于取前头,颜面和颈前等部位的喻穴。
⑤俯伏坐位 适宜于取后头和项、背部的瑜穴。
⑥侧伏坐位 适宜取头部的一侧、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瑜穴。
3.消毒
针刺前必须做好消毒工作,其中包括针具消毒,月俞穴部位的消毒和医者手指的消毒。消毒可根据具体条件选用以下方法。
①针具消毒 有条件时,可用汽锅消毒,即将所用的针刺用具,分别用纱布包好,置于高压蒸汽锅内消毒,在15磅气压、1200C高温下15分钟,即可达到消毒目的。若用煮沸消毒时,可将针刺用具,用纱布包好,放入清水锅中,进行煮沸,一般在水沸后煮15^-20分钟,亦可达消毒目的。也可以将针具置于75%酒精内,浸泡30分钟,取出拭干应用。
②医者双手的消毒 在施术前,医者应先用肥皂水将手洗刷干净,待干后再用75%酒精棉球擦拭即可。施术时医者应尽量避免手指直接接触针体,如必须接触针体时,可用消毒于棉球作间隔物,以保持针身无菌。
③针刺部位的消毒 在患者需要针刺的瑜穴部位消毒时,可用75%酒精棉球拭擦即可。在擦拭时应由偷穴部位的中心向四周绕圈擦拭。或先用2. 5%碘酒棉球拭擦,然后再用75%酒精棉球涂擦消毒,当瑜穴消毒后,切忌接触污物,以免重新污染。
版权声明:本文由娃嘻嘻收藏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若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