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黄帝内针案例 > 正文内容

王治皓《黄帝内针》笔记

喜洋洋4年前 (2020-05-25)黄帝内针案例28960
王治皓《黄帝内针》笔记,一起读懂内针要义。

黄帝内针,其名来自《黄帝内针:和平的使者》一书,本套专栏提到加书名号的《内针》,即是指《黄帝内针:和平的使者》这本书,提到不加书名号的“内针”,即是指该书提供的针法,该针法是基于针灸学和《内针》这本书给出的规范,是针对患者痛疾,进而给出的一套可执行性止痛止痒方案。

《内针》由杨真海老师传讲,刘力红教授整理,约89千字,共158页,从解字解医到内针规范,执简驭繁,博大精深;细品“芭蕉神韵”,阅后意犹未尽。

内针的三大特点
它整合了八脉交会、缪刺法、全息理论、腕踝针、五穴(四总穴+内关)等临床实用针法,引用了阴阳学说、三焦学说、六经辨证、阿是求穴等中医基础理论知识,相比于其他流派的针法,有以下几个特点: 

1、用针较为安全:主要针刺肘膝关节以下,禁刺躯干和头部,较为安全。

2、入门门槛较低:“多次重复”+“刻意练习”+“总结反思”,即可满足要求。

3、有效易用难忘:内针效用高,法理大道而至简,谨遵法理,可见奇效。

内针的针刺方法
针刺主要取肘/膝以下穴位,针刺后不行针,留针45分钟后除针。

内针的针法总则
总则一:上病下治,下病上治

总则二:左病右治,右病左治

总则一、二是“阳病治阴,阴病治阳,定其血气,各守其乡”的翻版。上下左右是定格,上下左右中,左右是定中之定,证在左,必须要在右进针,反之亦然。至于上下相取,可以再进一步思辨,参见阴阳倒换求,总则四即代表了商量后的进针结果。

什么是针对?
比如病在左,必须刺右;病在右,必须刺左;(除阴阳倒换求之外)病在上,必须刺下;病在下,必须刺上;病在前,可以刺后;病在后,可以刺前;病在中,男刺左,女刺右。当然,这个对是底线,还必须结合同气,这样也就万无一失了。

总则三:同气相求
同气相求是总则中的总则。医家一般认为“宁可失穴,不可失经”,而该针法认为“穴可失,经可离,同气不能丢”。同气分为:经络同气、三才同气、其他(手、颈项、肩、腰)。经络同气又名大同气、同名经同气。三才同气又名三焦同气。

经络同气(大同气):
手足三阳、手足三阴、头手足经络、手(掌)头、颈项、肩部、腰部、三焦经、任脉督脉等。

三才同气(三焦同气):
肚腹三里留,腰背委中求,头项寻列缺,面口合谷收,心胸内关谋。

四肢
上焦(天部)——腕踝

中焦(人部)——肘膝

下焦(地部)——肩胯

躯干
上焦(天部)——心窝以上

上焦定位:前为鸠尾穴、后为至阳穴以上的区域为上焦

中焦(人部)——心窝到肚脐

中焦定位:前鸠尾至神阙、后至阳到命门的区域为中焦

下焦(地部)——肚脐以下

下焦定位:前为神阙穴、后为命门穴以下的区域为下焦

同气是按照“三、二、一”的顺序求,三是“三才”、是“三焦”;“二”是“阴阳”;一是“阿是”。

总则四:阴阳倒换求
因本针法考虑方便与安全,除急救外,针刺时主要取肘膝以下穴位。天与地相比,天部为阳,地部为阴,运用“下病上取”“同气相求”原则,将髋胯、肩部等下焦(地部)的病症问题,一律用上焦(天部)腕踝来解决,这属于第四原则“阴阳倒换求”。

实际上,“阴阳倒换求”的含义远不及此。上下左右皆有阴阳,且三焦之中的某一焦,又可以再次思辨,分上中下三焦,所以从这角度理解,阴阳倒换求不仅仅包括躯干中三焦的倒换求,还有更多的含义,我们需要慢慢体悟。

内针的中医文化
中医文化反应了中华文化中的整体观(“万物一体”,“人”亦一体,身—家—国—天下一贯)、中和观(“允执厥中”)、同异观(“理一分殊”、共性与个性)等等。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、疏通顺和。

内针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,通过“三二一”的辨证过程,追求“中正平和”,强调法理的规范和针道的传承,愿“人人知医,天下少病”。

从这个角度说,我们可以给“中医”之“医”附上一个含义:此“中”字,即中庸、中道之“中”;中医者,中和之医也,它不只是形而下的“器”,同时也兼有形而上的“道”。

内针的取穴特色
病症所属的“经络+三焦”根据四大总则取穴,若辨别不清或在中间,按照“男左女右”取穴。

内针用针禁忌
肘膝以上及整个躯干和头部禁针(主要针肘膝以下)

患处禁针(参照四大总原则)

不信者禁针(医患互相信任)

特殊情况不用针(疲劳、过饥、过饱、饮酒后)

皮肤受损处不针

王治皓《黄帝内针》笔记

版权声明:本文由娃嘻嘻收藏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若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

本文链接:http://waxixi.com/post/2401.html

分享给朋友:

“王治皓《黄帝内针》笔记” 的相关文章

黄帝内针:理法总结

黄帝内针:理法总结

有人说,“黄帝内针”比较简单,但确实是道家的东西。 我说,它算不上一门独立的针法(比如子午流注),但它是中医针灸取穴的规范,因为它完全符合术数原理。 提纲:太极化生万物 太极(奇点)...

黄帝内针:浅说“六三二一”规范

黄帝内针:浅说“六三二一”规范

黄帝内针不是依靠某个穴位或者某条经络的特定功效来对治病症,而是以同气为根本,灵活运用法则,通过调节阴阳改变整体环境,从而有效消除不适症状,促进人体身心平和。学用黄帝内针,其实是培养一种思维,把握一个规...

黄帝内针:阳病治阴——腰疼为何可以用“阳明”、“太阴”?

黄帝内针:阳病治阴——腰疼为何可以用“阳明”、“太阴”?

看过《内针》的学人们,相信都对两句口诀很熟悉,一句是:故善用针者,从阴引阳,从阳引阴,以右治左,以左治右;另一句是:阳病治阴,阴病治阳,定其血气,各守其乡。 得诀归来方看书,接下来跟大家分享一下...

杨真海讲黄帝内针2:同气相求

杨真海讲黄帝内针2:同气相求

治病法则:把身体的不适,不要看成病而是看成症,我们来治症。 1、上病下治。 2、左病右治 3、同气相求 4、阴阳倒换 比如证在左,左头痛、左胸痛、左腹痛、左膝痛、左脚痛,先不论针何经何穴...

黄帝内针护眼小贴士

黄帝内针护眼小贴士

眼部不适症状,识证为上焦,经络主要是阳明经、太阳经、少阳经、少阴经、厥阴经。 一般按左病右治、右病左治、上病下治取穴。如果两侧兼有症状,以相对严重的一侧作为主症;如果两侧症状基本一致,可按...

黄帝内针:手足三阳经之阳明同气

黄帝内针:手足三阳经之阳明同气

读高中的孩子放学在家,就跟他讲解了一下黄帝内针的原理和法则,本意是让孩子了解一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,结果孩子回到学校就用了起来。一个同学右手阳溪处翻腕疼痛近半年,他就按照法则,在同学左手阳溪处下了...

发表评论

访客

看不清,换一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