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黄帝内针案例 > 正文内容

如何走进黄帝内针之门

喜洋洋4年前 (2020-05-14)黄帝内针案例18680
黄帝内针因其大道至简、易学难忘、疗效立竿见影而受到很多专业医务人员和中医爱好者的欢迎,一股学习黄帝内针热正在兴起,特别是恩师杨真海先生口述、刘力红教授整理的《黄帝内针》一书出版后,很多人便开始购书自学,但部分人在自学过程中或多或少的遇到了瓶颈,经常有内针爱好者加我微信,可能是了解我在实际临床过程中,运用内针疗效显著,治愈了很多疑难杂症,所以问我怎样才能学好黄帝内针?太多时候我是令他们失望的,因为这个问题真的不好回答,也因此,让我经常去思考这个问题,也曾试图动笔写一篇这样的文章,可是自己往往又放弃,因为自己本就没学好,怎敢写这样的文章?但对内针的热爱又让我鼓起了勇气,斗胆动起了笔,试图把我学习内针和作为助教的体会写出来,无论对错,终究是一个内针学人的真实感受,想到此,心里也就坦然了。

1、“大医精诚”发乎心
    “针神一道,发乎于心,唯心存善念,方可医病救患,济世活人。”这是我写给自己的一段话,也是我行医的准则,无论做什么事情,发心很重要,因为你的发心决定了你做事情的方向,也决定了做事情的成败。作为医生,一定要有“大医精诚”之心,医乃仁术,心里要始终想着患者,以给患者解除病痛为目的,不要把医术当做发财的手段,不要把医疗当做生意来做,说到底,就是要有医德!要做一个有医德的医者。

二、时时常怀敬畏心
   老祖先教诲我们要尊敬天地君亲师,要有敬畏之心,我们要敬畏生命、敬畏法脉、敬畏师父,我们敬畏的是他们的智慧和大爱,特别是真海杨师,能够将历代单传的针道(我这里用针道而不用针法)公之于众,他心里装的是广大病患的健康和疾苦,我清楚地记得师父对我说:“黄帝内针是中华民族的,不是我老杨家的!”师父的这句话深深震撼了我!这种大爱让我们无法不尊敬!我们不但要从师父那学习针道,更要学习他的大爱情怀。医生的职业就是治病救人,面对的是生命,所以,只有对生命充满敬畏,才能够有一颗大爱之心。

三、做一个“明理”的针者
    明理就是要明白、理解内针的理、法、方、针,建立内针的思维方式,体悟把握内针的法则。黄帝内针就是通过平衡阴阳的手段来调“中”,让“中”归位,让失去平衡的阴阳回复到平衡状态,内针的落针点是阴阳,目的是“中”。内针的总则“上症下治,下症上治;左症右治,右症左治;同气相求;阴阳倒换求”都是通过调节阴阳的平衡来达到复“中”的目的。明白了这些,你才可以运用法则下针,不明理,最好不要下针,即便有时有效也是撞上的。“君火以明,相火以位”,所以在培训的时候,师父特别强调“要做一个明理的医生”。

四、熟记经络烂于心
    黄帝内针最基本的方法就是“在经刺经、在络刺络”,所以初学内针一定要熟记经络在人体的分布,烂熟于心,睁眼闭眼就能知道哪条经络经过人体的那个部位,患者一旦指出患者的症,你就要知道症所在的经络,《灵枢·经别》:"十二经脉者,人之所以生,病之所以成,人之所以治,病之所以起,学之所以始,工之所止也。粗之所易,上之所难。"《扁鹊心书》:"学医不知经络,开口动手便错。"学习内针尤其如是。学过针灸的都知道人体有十二正经、奇经八脉、经筋、经别等,但内针只需十二正经,也就是手三阳经和手三阴经,足三阳经和足三阴经,再简化一下,就是三阳经和三阴经,六条经络,这就是内针里的“六三二一”的“六”,经络怎么才能记熟呢?方法因人而异,你可以死记,也可以巧记,你可以买个针灸模型,反复看、反复画,你可以在你身上比着画,也可以在别人身上画,现在都有手机、电脑,你也可以在手机上、电脑上看动态的经络图,估计不久就可以记住了。(内针也涉及到冲脉、任脉、督脉、带脉,但用穴都是用八脉交会穴代替的)。

五、三焦(三才)运用要灵活
    内针的三焦就是内针里的“六三二一”的“三”,划分大致与中医教材的划分相类似,需要说明的它不是六腑之一的“三焦”。基本划分是将身体前面鸠尾穴、后面至阳穴以上的区域为上焦;前为鸠尾穴至神阙穴、后为至阳穴至命门穴之间的区域为中焦,前为神阙穴、后为命门穴以下的区域为下焦。那为什么又叫三才呢?《周易》最早最明确最系统最深刻地提出了“天、地、人”三才之道的学说。这个学说早就深入中华民族之心,贯穿于中华民族的人伦日用之中,牢固地培育了中华民族乐于与天地合一、与自然和谐的精神,对天地与自然持有极其虔诚的敬爱之心。之所以用三才来描述,就是让我们建立天人合一的思想,建立三焦的无限可分的思想,而不是机械的将人体就如上所述的划分为固定的“三焦”,举个例子,我们完全可以把一側的上肢或者下肢划分为上、中、下三焦,也可以把一个手指划分为上、中、下三焦,思维里建立了这样的“三焦”概念,才能很好的应用“同气相求”和“阴阳倒换求”法则。

六、心中针下有阴阳
    阴阳就是内针里的“六三二一”里的“二”,《素问.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阴阳者,天地之道也,万物之纲纪,变化之父母,生杀之本始,神明之府也。治病必求于本。”阴阳是个随处可见的东西,上下、左右、前后、里外等、昼夜、寒暑、男女、老幼、美丑、高矮等等,“阴”和“阳”一旦建立,“中”自然就有了。上面已经谈过,内针就是让失去平衡的阴阳回复到平衡状态,内针的落针点是阴阳,有了阴阳,你才有下针的地方,可以把你要解决的“症”看作“阴”,那你要下针的地方就是“阳”比如:太阴经的病是“阴”,你可以在阳明经上找到对应的“阳”来下针,当然太阴经下焦的病是“阴”,你可以在太阴经的上焦找到对应的“阳”来下针,你也可以在阳明经的上焦找到对应的“阳”来下针,------,总之,你要做到“心中针下有阴阳”。

七、阿是阿是真阿是
   阿是穴就是内针里的“六三二一”里的“一”,往往立竿见影的疗效就是你找到了阿是,这是初学内针者一定要坚持的。阿是穴就是“症”在同气部位的反应点,但不一定就是症的对应部位,坚持找阿是,找得多了,就有了“心感”,“针感”,你就可以“穴在心中”了,一定不要嫌麻烦,一定不要急于求成,有的初学者看到老师扎针不找阿是,自己也就不坚持找阿是,要知道,老师也是长时间找阿是积累的“心感”。阿是,阿是,真的是阿是呀!

八、因人而异巧导引
   导引是个非常灵活的东西,很难下一个准确的概念,也很难有一个固定的模式,但目的是明确的,就是根据每个患者的性格、心理、受教育程度、对自己疾病的认知、对医者的信任度等等情况进行因势利导,达到消除患者的恐惧、紧张情绪,建立对医者的信任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。导引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,包括施针前的问诊、进针时的眼神、语言交流、留针时的沟通、起针后的医嘱等,目的就是一个:为了患者的康复。

九、自信满满针如神
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,特别是初学者,扎针前总是没信心,不相信自己、不相信法则,总是考虑自己扎下去是否真的有效?如果没效怎么办?人生要有很多挑战,一个强者、一个勇者是从来不拒绝挑战的,一个连自信都没有的人是不敢接受挑战的,在内针来讲,你要把你要解决的每一个“症”都看做一个挑战,你有“法则”这个神秘武器,你就应该自信满满的去挑战!除了自信,还要多践行,我常说的一句话就是:针是扎出来的!只要多实践,你的针肯定能越扎越好。

十、惟精惟一守法则
   学习任何一门学问,首先要“惟精惟一”,要守一,要专一,内针尤其是这样,在学习内针时,首先要做到建立内针的思维方式,不要把其他的东西掺加进来,内针就是内针,就按内针的法则来思维、来用针。很多人开始学习内针时,总是忘不掉原来的,总是喜欢把别的加进来,一旦加进来,就不是内针了,就会离开内针的思维、离开内针的法则。法则是内针的灵魂,只有守住法则,才能学好用好内针,否则就是背道而驰了。“道也者,不可须臾离也,可离非道也。”内针是“道”,至简至深,其简的不能再简,其深又奥妙无穷,套用现代医学的时尚名词“临床路径”来说,“6321”就是临床路径,内针的总则“上症下治,下症上治;左症右治,右症左治;同气相求;阴阳倒换求”就是内针的灵魂。守住总则,按照“6321”抓症,找同气,这样你就在“道”上了。

 总之,能否很好的学习掌握应用好内针,与你的发心,与你对内针法则的体悟和理解、与你的自信和践行有很大的关系,这是我学习内针的真心感受。
个人的一点点体会,希望没有浪费您的宝贵时间,如果浪费了您的时间,深感抱歉!

版权声明:本文由娃嘻嘻收藏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若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

本文链接:http://waxixi.com/post/2314.html

分享给朋友:

“如何走进黄帝内针之门” 的相关文章

黄帝内针:理法总结

黄帝内针:理法总结

有人说,“黄帝内针”比较简单,但确实是道家的东西。 我说,它算不上一门独立的针法(比如子午流注),但它是中医针灸取穴的规范,因为它完全符合术数原理。 提纲:太极化生万物 太极(奇点)...

黄帝内针:在心不在手

黄帝内针:在心不在手

黄帝内针是针道,自然要讲用针方法。但是学习黄帝内针重点在人不在针,讲用针方法,归根结底还是讲用针的人。用针只是最后的形式,用心才是内针的王道。 有些患者刚进门,就急着要扎针,我总是让他们先坐下定...

内针漫谈:法无定法

内针漫谈:法无定法

有朋友建议,案例文章配些用针图片会更好。配上用针图片,在阅读时有助于理解文章的内容,但这样也许会限制了读者的思路。 比如某个男性患者胃部不适,三焦定位为中焦,经络为任脉、少阴经、阳明经,按照法则...

黄帝内针:浅说“六三二一”规范

黄帝内针:浅说“六三二一”规范

黄帝内针不是依靠某个穴位或者某条经络的特定功效来对治病症,而是以同气为根本,灵活运用法则,通过调节阴阳改变整体环境,从而有效消除不适症状,促进人体身心平和。学用黄帝内针,其实是培养一种思维,把握一个规...

黄帝内针:阳病治阴——腰疼为何可以用“阳明”、“太阴”?

黄帝内针:阳病治阴——腰疼为何可以用“阳明”、“太阴”?

看过《内针》的学人们,相信都对两句口诀很熟悉,一句是:故善用针者,从阴引阳,从阳引阴,以右治左,以左治右;另一句是:阳病治阴,阴病治阳,定其血气,各守其乡。 得诀归来方看书,接下来跟大家分享一下...

黄帝内针护眼小贴士

黄帝内针护眼小贴士

眼部不适症状,识证为上焦,经络主要是阳明经、太阳经、少阳经、少阴经、厥阴经。 一般按左病右治、右病左治、上病下治取穴。如果两侧兼有症状,以相对严重的一侧作为主症;如果两侧症状基本一致,可按...

发表评论

访客

看不清,换一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。